電院赴陜西省兒童村開展“小我融入大我”社區實踐活動
(通訊員 王藝 李葉欣)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,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。
在陜西回歸兒童救助中心,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孩子,他們猶如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,卻比同齡兒童多了一份櫛風沐雨的坎坷,稚嫩的心底承受著正常孩子無法體會的艱辛,卻仍憑借著“白日不到處,青春恰自來”的頑強堅韌地開出一朵朵花來。
情暖童心,“益”起筑夢。為給這些散落人間的天使送去一份愛心與溫暖,引導學生關心關愛特殊兒童群體,弘揚新時代守望相助向善向美的青春正能量,電子工程學院組織基層團支部于5月20日前往陜西回歸兒童救助中心(簡稱“兒童村”)開展社區實踐活動,送去書籍與溫暖,捐贈愛心,踐行青年社會責任。學院團委書記楊笑宇、輔導員李葉欣參加活動。
斯為馨室,因“童”“益”暖。5月20日早上10點,學院2021級十個團支部的65位同學來到兒童村,參觀孩子們的宿舍與餐廳,了解這群特殊兒童的成長環境。孩子們的宿舍干凈整潔,每位小朋友都打掃的一塵不染,那份勤勞長存心間。參觀餐廳時同學們更看到了孩子們的乖巧懂事,珍惜每一口飯菜以及餐桌上的節約勤儉。
“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”。當兒童村負責人娓娓道來兒童村的發展歷程時,同學們感受到的是孩子們的艱辛與坎坷、苦難與不易,更看到了他們猶如春風吹過的野草,頑強樂觀地在這個世界上綻放著獨屬于他們的花朵與光彩、力量與未來。當兒童村的紀錄片一遍遍浮現在腦海,這一特殊群體的種種心酸呈現在大熒幕上,同學們不免姍姍落淚,兒童村面臨挑戰極具艱難困苦,本已足夠艱辛,他們還需要面對來自教育、健康、心理的各方面問題,但他們依然保持堅定的頑強與勇氣,努力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未來。
小書大愛,共“童”成長。為踐行“小我融入大我”的實踐精神,基層團支部自發舉行了捐書儀式,組織同學們捐出一份份書籍,讓孩子們以書明志,以書為航,指引了解更多彩的世界。一本本書籍,象征著同學們用一雙雙大手緊緊拉住孩子們的小手,伸出援手奉獻愛心,在改善孩子學習條件的同時豐富了孩子們的文化知識。
與愛前行,“益”“童”筑夢。經過本次兒童村活動,同學們感觸頗深。2102018班馮德湟如是說:“我感悟比較深的是這些孩子們如此年幼,卻如此艱辛坎坷,由此聯想到更多的孩子,也許我們的努力真的能讓他們有不一樣的一生。”2102013班李金炎表示:“孩子們都很有禮貌,見面主動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。在觀看兒童村紀錄片之后,我深深感受到了兒童村面臨的苦難,并認真思考了如何幫助這些孩子們改善的生活環境。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他們提供幫助,并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未來。”
小我融入大我,是對新時代新青年的期盼,更是社會這片大海波瀾壯闊的關鍵。敬此言,與諸君共勉,愿我們都能以己之力,以個人的“螢螢之光”,匯聚為“可照曠野”的熊熊烈焰,溫暖更多人,點亮更多未來。
悅讀西電,關愛隨行。此次活動的順利舉行,不僅使兒童村的孩子們得到了關愛,更給同學們以深深的感悟與啟迪。學院將以此次社區實踐活動為契機,立足專業特色,將“小小科學家”主題科普和實物編程課等實踐項目帶入兒童村,激發兒童科創熱情,彰顯青年志愿精神,在“將小我融入大我”的生動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。